走路時間過長或者是運動過于激烈我們的腿部就會感覺到非常酸痛,而按摩能有有效的緩解酸痛癥狀。放松腿肚子的方式就是揉搓,腳底板是一個絕對不能放過的地方,腳底板對應的是我們的五臟六腑,腳底板按摩舒適整個人也都非常有精神。如果不知道如何按摩也可以找專業的按摩店解決。

1.按摩下肢
先用兩手掌握住左側大腿根部,將全身力量通過肩臂貫徹于手,開始從大腿根部向下按摩到腳跟處,再從腳踩處往上按摩到大腿根部位置,一下一上為一次,反復進行25~35次,然后再按摩右下肢,操作方法同前。經常按摩下肢,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環,具有疏經活絡、散瘀止痛的作用,可防止下肢靜脈曲張、肌肉萎縮和痙攣,并可恢復腿部疲勞。
2.揉搓腿肚
一雙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,邊轉動邊揉搓,每側揉動20次左右,然后以一樣的方法揉動另一只小腿。這個方法可以增強腿力。

3.按摩腳底
洗腳后,雙手搓熱,輕輕揉搓相關部位或穴位,可全腳按摩,也可以局部按摩,多按摩涌泉穴(足心)或太沖穴(一、二足趾關節后)或太溪穴(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處)。對頭暈、失眠、厭食、面色晦暗、疲勞、高血壓、便秘等有防治作用。承山穴和昆侖穴是專門治療腰背疼痛的穴位,進行正確的按摩,就能很好地解除腰背的酸痛了。手法不難掌握,承山穴主要是找到正確的位置(相當于小腿后方的正中間,由上方肌肉豐厚處向下滑移,至肌肉較平處即是),用手指按住此穴,堅持1~2分鐘,或揉此穴5分鐘亦可。昆侖穴可用手指按住外踝后的凹陷處,向后面的大筋撥動1~2分鐘。

這兩個穴位按起來都會覺得比較酸痛,但按摩后卻會感覺很輕松。
頭昏體沉沒精神,風池百會連中沖:
很多人為了玩得盡興,夜間趕路或熬夜狂歡,一路下來,頭腦昏昏沉沉不說,眼睛酸脹不適,記憶力也下降了許多。
配合艾灸或按摩百會穴(頭頂正中凹陷),揉風池穴(在頸項后兩側大筋兩旁的凹陷中)和掐按中指末端的中沖穴,可幫助你在較短的時間里恢復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