腳跟痛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,也可能與足底筋膜炎、跟腱炎、骨刺等疾病原因有關,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。長期站立、過度運動或鞋子不合腳可能引起腳跟受壓,而疾病因素需結合具體癥狀分析。
1、生理性原因
長時間站立、行走或穿鞋不當可能導致腳跟局部軟組織受壓,引發疼痛。例如高跟鞋或硬底鞋會加重足部負擔,運動過度也可能導致腳跟短暫性勞損。這類疼痛通常休息后可緩解,調整生活習慣后改善明顯。
2、足底筋膜炎
足底筋膜在跟骨附著處發生慢性損傷時,晨起第一步或久坐后起步時會出現劇烈刺痛。炎癥反復發作可能形成鈣化點,超聲檢查可見筋膜增厚?;颊咝璞苊獬嘧阈凶?,急性期可采用沖擊波治療。
3、跟腱炎
跟腱反復牽拉造成的無菌性炎癥常表現為腳跟后上方疼痛,尤其上下樓梯時加重。核磁共振可顯示肌腱水腫,治療需配合拉伸訓練,必要時使用支具固定。運動員和舞蹈從業者屬于高發人群。
4、骨刺
跟骨骨質增生形成的骨贅可能刺激周圍軟組織,X線片可見明顯骨性突起。這種情況多見于中老年群體,體重超標者更易發生。疼痛具有持續性特點,嚴重時需手術切除骨贅。
若腳跟疼痛持續超過兩周或伴隨紅腫熱痛,建議及時到骨科就診。醫生可能通過影像學檢查判斷病因,根據診斷結果選擇物理治療、藥物干預或手術治療方案。日常應注意選擇緩沖性能好的運動鞋,控制體重以減輕足部負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