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發燒用藥需根據癥狀輕重、人群差異分類選擇,核心以解熱鎮痛、緩解癥狀及對癥治療為主,臨床常用藥物有抗病毒藥物、中成藥以及解熱鎮痛藥,需注意藥物聯用安全性。
1、抗病毒藥物
若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,在發病初期,可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。如奧司他韋,它對流感病毒有較好的抑制作用,能有效縮短流感病程,減輕不適癥狀。但需注意,此類藥物有特定的適用范圍和用藥時機,最好在發病48小時內使用,且要嚴格遵循醫囑,避免自行濫用。
2、中成藥緩解癥狀
例如柴銀顆粒通常是治療感冒發燒的常用中成藥。它具有清熱解毒、利咽止咳的功效,對于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、咽痛、流黃涕、咳嗽咳黃痰等癥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。其成分中的柴胡可退熱截瘧,金銀花等能清熱解毒,多味藥材協同,共同發揮藥效。不過,服用柴銀顆粒期間,要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食物,以免影響藥效。
3、解熱鎮痛藥
當體溫超過38.5℃時,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等解熱鎮痛藥來降低體溫,緩解頭痛、肌肉酸痛等不適。這類藥物能有效抑制體內前列腺素的合成,從而達到解熱、鎮痛的效果。但要注意用藥劑量,避免過量服用導致肝腎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。
感冒發燒用藥需謹慎,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出現高熱驚厥、呼吸困難等嚴重情況,應及時就醫。同時,用藥前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,了解藥物的適應證、禁忌證和不良反應。若正在服用其他藥物,使用感冒藥前需咨詢醫師或藥師,防止藥物相互作用。此外,保證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攝入,也有助于身體恢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