疳積是中醫兒科常見病癥,多見于嬰幼兒及兒童,通常表現為脾胃功能受損、營養吸收障礙。疳積的典型癥狀包括消瘦、食欲不振、腹部脹滿、精神萎靡以及生長發育遲緩等,需結合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調理。
1、消瘦
疳積患兒因脾胃虛弱、運化失職,導致氣血生化不足,常出現體重不增或逐漸下降,皮下脂肪減少,尤其是腹部、臀部等部位明顯變薄,面色萎黃無光澤。
2、食欲不振
脾胃受損后,消化功能減弱,表現為進食量減少、挑食或拒食,部分患兒可能伴有惡心、嘔吐等表現,長期營養攝入不足會加重病情。
3、腹部脹滿
積滯內停可引起腹部膨隆、觸之柔軟但叩診呈鼓音,常伴隨腸鳴音異常或排便不規律,如便秘或腹瀉,糞便中可見未消化食物殘渣。
4、精神萎靡
氣血虧虛導致患兒精神狀態差,表現為易疲倦、活動減少、哭聲低微,部分可能出現煩躁不安、夜間睡眠不寧等癥狀。
5、生長發育遲緩
長期營養不良會影響身高、體重、頭圍等生長指標,嚴重時可能出現智力發育遲緩、免疫力低下,易反復感染。
若孩子出現上述癥狀,建議及時就醫,通過飲食調理(如少量多餐、易消化食物)、小兒推拿或中藥(如參苓白術散、肥兒丸等)改善脾胃功能。日常生活中需注意規律喂養,避免過度進食生冷油膩食物,定期監測生長發育情況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