疳積病是中醫兒科常見病癥,多由脾胃受損、氣液耗傷導致,典型癥狀主要包括形體消瘦、食欲不振、精神萎靡等。該病常見于嬰幼兒,與喂養不當或久病遷延有關,需及時干預。
1、形體消瘦
疳積患兒最顯著的特征是體重低于正常標準,皮下脂肪明顯減少甚至消失。由于長期攝入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礙,患兒肌肉松弛無力,腹部膨隆但四肢纖細,嚴重者可見肋骨、脊柱等骨骼突出,呈現“皮包骨”樣體征。
2、食欲不振
脾胃運化功能失調導致患兒出現厭食、拒食等癥狀。初期表現為食量減少,后期可能出現完全拒食,伴隨脘腹脹滿、大便溏薄或干結等消化道癥狀。部分患兒會異常嗜食異物如泥土、紙張等,稱為“異食癖”。
3、精神萎靡
氣血生化不足會導致患兒面色萎黃、毛發干枯、精神疲倦。輕癥表現為煩躁不安、夜臥不寧,重癥則出現反應遲鈍、哭聲低微、動作發育遲緩。長期營養不良可能影響智力發展,出現認知能力落后于同齡兒童的現象。
若發現孩子出現上述癥狀,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中醫兒科就診。日常應注意科學喂養,避免強迫進食或過度滋補,可通過小兒推拿、捏脊等非藥物療法輔助調理脾胃功能。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生長發育指標,嚴格遵醫囑進行藥物和飲食調整。